物理学史简介 - 物理学史 - 11、21世纪物理科学发展展望(待选)

11、21世纪物理科学发展展望(待选)
 


物理学史  加入时间:2010/11/21 17:12:38     点击:1274

 

21世纪物理科学发展展望

—— 李政道
   19
世纪末20世纪初,物理科学中有两个相当重要的科学发现。一个是迈克耳孙莫雷实验。这个实验证明,光顺着地球运动和逆着地球运动的速度是完全一样的。另外一个是普朗克的一个公式,炽热的物体放光时,会有不同的波长,普朗克对波长的分布提出一个猜测公式,与实验很好地符合。这两个问题用经典的理论和方法是无法解决的。这两个发现虽然都很稀奇,但当时它们同日常生活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。
   
可是不久以后,即从第一个发现产生了狭义相对论,从第二个发现产生了量子力学。到1925年,人们对这两个领域(即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)已完全了解了。由此又发展出原子构造、分子构造、核能、激光、半导体、超导体、X光,以及超级计算机等理论和应用。1925年以后,几乎所有的物质文明,都是从这两个基础发现衍生出来的。
   
关于21世纪物理科学的发展前景,我认为是很好的,因为目前的情况与20世纪初很相似。 
    20
世纪初的两大发现,导致两大科学疑问的提出,即光顺地球运动和逆地球运动时的速度为什么一样?如何解释炽热的物体发射的光谱?现在同样也面临两个疑问:其一,目前的物理理论都是对称的,而实验却发现了不少对称性的破缺(1997年是吴健雄博士做宇称不守恒实验的40周年纪念。她的文章是40年前的215发表的,她于1997216去世);其二,有一半基本粒子是至今一点都独立不出来的。我们已经知道,所有的中子、质子、原子、分子,都是由两类基本粒子组成的:一类是夸克;另一类是轻子。一共有6种夸克,6种轻子。可是这6种夸克,每一个都不能单独自由行动,从来没有人观察到它们可以自由的存在。
   
关于理论上对称而实验上对称破缺这个问题,现在的认识是,这个对称的破缺来自于真空。什么是真空?真空是没有物质(粒子)的态,可它仍有作用,有作用就有能量的涨落。这种能量的涨落是可以破坏对称的。
   
为什么夸克走不出来呢?这和超导类似。超导是抗磁场的,假如有一块材料没变超导前有磁场通过,一变成超导,磁场就被排出来了。假如一个圆圈里面有磁场,这圆圈没变超导前,磁场可任意进出;而一旦变成超导,磁场就出不来了。在真空的涨落中,很可能有磁单极子和反磁单极子,它们是抗量子色动力学电场的。可以认为,真空是物理的相对论性凝聚态,它虽是没有物质(粒子)的态,但却是有作用的,也就有可能被激发。
   
根据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理论,两个高能量的金核(单个核子的能量为100吉电子伏)相互碰撞后,相互穿过对方,并在两核中间产生新的真空,在这样的真空中夸克可以自由行动。这方面的研究正在进行,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机设在布鲁克黑文,1999年就可建成,总投资约10亿美元。
   
如果真空可以被激发,粒子的微观世界和宏观的真空就结合起来了。这将是一个新的发展。我们用对撞机来研究这个问题,是想人工模拟出一个状态,它和当初宇宙开始大爆炸的情景相似。大爆炸开始于一个激发的真空,人工制造出类似的状态,也许可测量得到大爆炸之初的若干特性。宇宙中有一种叫作类星体的东西,人们知道它不是普通的星,但对它知之甚少。对它的能量来源,就一直未搞清楚。太阳的能源是核能,而一个类星体的能量比太阳的能量要大得多,可以是太阳的1015倍,这绝对不可能来自核能。在宇宙中估计共有100万个类星体,其中正在仔细研究的有1000个。
   
类星体最早发现于1961年,那年发现了两个,其中之一是3C2733C代表英国剑桥第三射电源表,273是其顺序号。这个类星体在19822月,一天之内能量增加了一倍。不仅能量大,而且可以在一天之内增加一倍,这是非常稀奇的。宇宙中还有很大能量的来源,至今仍是未知的。
   
宇宙中的另一个大问题是暗物质。从引力的计算,人们知道有暗物质存在,可是用光无法探测,用红外、紫外、X光都无法探测到。
         
宇宙里90%以上是暗物质。暗物质存在的证明很简单。拿任何一个星系来说,测量在距离该星系中心r处的任何星(或尘埃、粒子等)的速度u,令M(r)是从星系中心至r间的引力质量。从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方程可得G为引力常量。离星系非常远处,如果M(r)不继续增加,u应该越来越小。可是事实上不然。拿NGC3192来说,u并不减小,就说明有很多引力质量在里面。NGC3192并不是单独的例子,现在已测量的有967个星系,所有的都是这样,没有一个例外。这些暗物质是什么我们不知道。所以,在我们的宇宙中有90%以上的物质我们不知道,有极大的能量来源我们不知道。
    100
年前,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(J. J. Thomson, 18561940)发现了电子。这极大地影响了20世纪的物理思想,即大的物质是由小的物质组成的,小的是由更小的组成的,找到最基本的粒子就知道最大的构造。这个思想不仅影响了物理学,还影响到20世纪生物学的发展。要了解生命就应研究它的基因,了解基因就可能会了解生命。但我们现在发现并不然。小的粒子,是在很广泛的真空里,而真空很复杂,是个凝聚态,是有构造的。也就是微观的粒子和宏观的真空是分不开的,两者必须同时处理。
   
以为知道了基本粒子,就知道了真空,这种观念是不对的。从这个简单化的观点出发,不会有暗物质,也不会有类星体这类的东西。我觉得,基因组也是这样,一个个地认识了基因,并不意味着解开了生命之谜。生命是宏观的。20世纪的文明是微观的。我认为,到了21世纪,微观和宏观会结合成一体。不光物理学如此,这也许还会影响到生物学和其他科技的发展。例如造计算机,是不是越小的集成电路就越好呢?可以把集成电路芯片越造越小,小到氢原子,可是我们对氢原子已完全了解,这里已不可能再有什么信息。可能21世纪计算机的芯片会是比较大的,个凝聚态的单位,这里的信息才更多。
   
在基础科学的研究中,微观和宏观必须结合起来,这个结合对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开发,可能会有极大的影响。20世纪的科学发明在19世纪末都是很难想象的!没有20世纪初基础科学的突破性发展,本世纪的科技应用和开发也就失去了基础。21世纪也许会有同样的发展。目前,微观和宏观的冲突已经非常尖锐,靠一个不能解决另一个,把它们联起来或许会
有所突破。这种突破会影响我们的未来。
    21
世纪的物理科学,可能会在以下一些基本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:激发真空;微观和宏观的物理的结合;模拟宇宙大爆炸之初的状态;了解暗物质,了解类星体的能源,了解CP不对称的原理等。什么是CP不对称呢?粒子和反粒子,左和右不对称,就是CP不对称。因为CP不对称,所以我们能够存在。我们都是质子和电子的,我们宇宙里没有很多的反质子和正电子。在大爆炸一开始它们应该是一样的,所以CP不对称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。
   
中国的国情和美国、日本都不一样。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是贫穷和落后。少数人会在贫穷和落后面前失去自尊、自信和希望,而更多的人则会在逆境中奋起。要摆脱贫困,实现人
类的希望就离不开科学。这和小平先生的思想是一致的。我最近看见家宝先生写的文章,也看了路甬祥先生的文章。他们两位的观点很确切,没有科学就摆脱不了贫困,也不会实现人类的希望。